江苏灌南经济开发区

灌南经济开发区隶属于江苏省灌南县,位于中国大陆东部沿海,处江苏省东北部,灌南与涟水之间,东与灌南城区接壤,南与涟水县高沟镇相连,西与李集、孟兴庄两乡镇毗邻,北靠北陈集镇,东南离国际大都市上海453公里,南距省城南京270公里,北距连云港市城区70公里。
灌南经济开发区以“宜工、宜商、宜人、宜居”的综合功能区为建设目标,瞄准“技术密集型、资金密集型”产业,逐步形成灌南不锈钢产业园、贵金属产业园、机械加工园、台湾工业园、中国木业城“一城四园”的产业布局,进区企业集中度、关联度不断提高。
灌南经济开发区始建于2003年, 2005年被列为首批省级15个重点工业园区之一,副处级建制,在2007年12月26日县政府发文建立一级财政体制。园区规划面积30平方米,目前已经完成了开发区18平方公里的基础设施建设,累计基础设施投入8.3亿元,共引进企业125家,其中5000万元以上项目56个,超亿元项目46个,超10亿元项目3个,形成金属精加工、电子汽配、机械制造三大主导产业和板材加工、服装加工两个传统产业产业。
一、园区概况
(一)县域简介
灌南,古称海西,因地处灌河流域,又因位于灌河之南而得名灌南。灌南县地处亚洲大陆东部,东部濒临黄海,与韩国济州道、日本九州岛等国家地区隔海相望;东与盐城接壤,南与淮安相连,西与宿迁为邻,北隔新沂河与连云港相望;东西最大直线距离71公里,南北30公里,县域总面积1041平方公里,下辖1乡10镇,5个工业园区,2个农业园区,1个文化产业园区,238个村(居),78万人口。全县温和湿润,四季分明,年平均温度13.8℃,最冷1月份平均温度为-0.6℃,最热7月份平均温度为26.9℃。全年无霜期212天,年降水量约660毫米。
(二)园区介绍
江苏省灌南经济开发区位于灌南县城西侧,宁连高速公路、326省道贯穿开发区,规划面积50平方公里,现已建成16平方公里。园区入驻企业146家,其中投资超10亿元企业6家,外资企业36家,产业用工1.8万人。经过9年的发展,园区已初步形成“3+2”产业格局,即:金属精加工、装备制造、光电三个新兴产业和酿酒食品、板材家具两大传统产业。2011年全区共实现工业总产值168亿元,税收4.89亿元。
灌南经济开发区将始终秉承“科技优先、节约优先、环保优先”的理念,强化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做大产业规模、提升产业层次、打造产业优势,形成园区强劲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力争通过2-3年的奋斗,实现工业产值超500亿元,利税超50亿元。努力把灌南经济开发区打造成为江苏省产业特色鲜明、竞争优势明显、增长潜力强劲的县域经济技术开发区。
二、历史沿革
建国初,境内绝大数地区属于涟水县。
1958年3月份,由灌云县、涟水县各自划出部分乡镇成立灌南县,由淮阴专区管辖,开发区分属六塘、李集、新安。
1996年,灌南县改由连云港市代管。2003年,正式成立江苏省灌南经济开发区, 2005年被列为首批省级15个重点工业园区之一,副处级建制,在2007年12月26日(灌政发[2007]5号)县政府发文建立一级财政体制。园区规划面积30平方米。2005年,灌南县行政区划作出调整,将六塘乡与李集乡合并成立新李集乡,开发区绝大部分属于李集,一小部分归属新安镇。
三、区位交通
(一)公路
灌南县交通便捷,326省道横穿灌南开发区,宁连高速公路贯穿开发区,连接京沪、连徐高速公路,沿海高速出口距开发区25公里,公路交通畅达,3—4小时可到达南京、苏州、青岛、上海等中心城市。
(二)空运
距开发区90公里的连云港白塔埠机场,现已开通至上海、北京、广州、深圳、香港、杭州、沈阳、厦门、宁波、桂林、温州等多条航班,2010年客流量70万人,货邮吞吐量6000吨。距2010年新开通的国际机场—淮安机场只有20公里,现已开通至北京、上海、广州、西宁、厦门、武汉、重庆等多条航班。
(三)海运
开发区距连云港港口90公里。连云港是我国十大集装箱进出港之一,已和世界上160多个国家1000个港口有贸易运输往来。开通了日韩、东南亚、美西、地中海、欧洲基本港等地的定期班轮。
(四)内河
灌南濒临黄海,河网密布。全长70公里的“苏北黄浦江”—灌河,是江苏省唯一没有建闸的天然入海河道,河面宽阔,平均水深11米,常年通航3000-5000吨船舶,可实现海河联运。
(五)铁路
开发区距连云港火车站45公里,开通全国各地主要站区客货运。此外规划的连淮扬镇铁路将在开发区设立高铁灌南站。
四、自然条件
(一)气候环境
江苏省灌南经济开发区地处暖湿带向亚热带的湿润地区,属暖温湿性季风气候,日照充足,境内光热资源丰富,太阳年辐射总量约为118.0kcal/cm,日照时数平均为2435小时,年日照百分率在55%左右。大气空气质量为国家Ⅱ级标准,达到良好要求,全区年平均降水949.99毫米。2012年,全年平均气温14.0℃。极端最高气温36.0℃,出现在7月29日和30日两天。极端最低气温-9.8℃,出现在1月23日。年降水量910.0毫米,比常年平均年降水量922.3毫米偏少12.3毫米。最长连续降水日数5天,出现在6月28日至7月2日。最长连续无降水日数59天,出现在2011年12月9日至2012年2月5日。年蒸发量1316.4毫米,较常年年蒸发量1426.3毫米偏少109.9毫米。年日照时数1853.4小时,较常年年日照时数2316.6小时偏少463.2小时。全年无霜期219天。
(二)农产品资源
灌南是农业大县,资源优势十分丰富,除了优质林木、优质稻麦、优质棉花三大主产品外,淮山药、浅水藕、食用菌、线椒、鸭蛋、粉丝、螃蟹、苗猪等特色农副产品在省内外市场上享有较高声誉。
(三)生态环境资源
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条件,造就了灌南优越的生态环境资源,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的创建,更进一步优化了生态环境。遍走灌南大地,林木葱郁,空气清新,“白天不见村庄,夜晚不见灯光”,堪称一座天然的森林公园。横跨县域东西的十万亩沂河淌,是灌南的又一大独特景观和生态资源优势,绿草如茵,牧羊如云,放眼望去,仿佛置身于内蒙古大草原。万亩无公害蔬菜经济带和百万只食草动物养殖区,给沂河淌又带来了蓬勃生机。
(四)水资源
由15条干河组成的河流网络,使灌南县穿江达海,帆樯林立。堆沟港背靠大海,总揽百川,是串接海河的明珠海港,被称为灌南“母亲河”的灌河,可与德国莱茵河相媲美,两岸风光旖旎,景色秀丽,与武障河、六塘河等五水交界处的武障河生态园,碧水蓝天,林木葱郁,田园乡土气息十分浓厚,是有待开发的旅游、休闲资源。
(五)土地资源
区内土地资源丰富,价格低廉,是经商办厂、开发利用的基础条件。灌南经济开发区规划科学,基础设施完备,欢迎海内外企业前来投资兴业。
(六)劳动力资源
灌南县拥有约35万人的农村劳动力,年外出务工人员突破10万人。全县劳务输出已成为一门产业,建筑工程、针织服装、家政保洁等劳务大军在苏南、杭州、大连等大中城市享有很高知名度,打出了自己的劳务输出地域品牌和行业品牌。
五、经济概况
2017年完成业务总收入118.57亿元,同比增长10.6%;完成工业增加值18.55亿元,同比增长10.2%;完成公共财政预算收入3.96亿元,同比增长12.3%;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7.28亿元,同比增长18.4%;实际利用外资2600万美元,同比增长22%;内联到位资金15亿元,同比增长20%。
六、投资优势
(一)政策优势
连云港是全国首批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早在改革开放初期,就作为国家重点的政策与措施扶持对象。2007年1月1日温家宝总理来连云港市场,强调连云港是全国连接南北,沟通东西的重要经济枢纽。2009年4月,习近平副主席视察连云港,要求连云港后发先至。2009年6月10日,国务院通过了《江苏沿海发展规划》,标志着以连云港为龙头的江苏沿海开发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政策要素、力量齐聚沿海,给连云港发展带来了历史发展机遇,而作为连云港重要经济增长极的灌南,迎来了千载难逢的黄金机遇期。
(二)区位优势
灌南地处江苏省东北部,宁连、沿海高速及多条省道贯穿其中。开发区位于宁连高速公路两侧,路网发达,交通便利,距连云港港口、飞机场、火车站均在一个小时行程内,距淮安国际机场只有20公里,规划中的连淮扬镇铁路在区内设有站点。
(三)成本优势
灌南属国家建设用地十三等地区,平均地价处于全国中下等水平,用地成本较低。开发区位于城乡交接处,周边可用劳力资源充足,多所职教中心既可提供企业各方面技术员工,周围乡镇亦能满足企业一线员工所需,与大中城市相比,劳动力成本较低。
(四)产业优势
灌南经济开发区以现有产业为基础,逐步延伸产业链条,完善产业配套,相继在园区分别设立了“灌南不锈钢产业园”、“台湾工业园”、“机械工业园”、“中国木业城”和“电子工业园”等园中园。
七、基础设施
灌南经济开发区内铺设道路62公里,主干道宽46米,次干道宽22米,城市公交、城乡公交均直达区内。区内供电取自华东电网,供电保证率达99.9%,连云港田湾核电站,单机装机容量中国最大,可充分满足地方经济发展用电需求。
园区内实现“六通一平”,建有日供水量2.5万吨自来水厂,日处理3万吨污水处理厂、220KV、110KV供电变电所,配套设施完备。
近几年来,灌南高度重视城市化进程,县城面貌日新月异,新城区已初具规模。县内有四星级灌南宾馆、会议中心等高档宾馆,农工商、乐天马特、乐购等超市、便利店、步行街众多,KTV等休闲娱乐场所设施先进,居民小区环境幽雅,十分适宜居住。
投资咨询热线
400-168-6016
  • 招商引资政策
  • 工业用地信息
  • 厂房租购平台
  • 其他招商信息
  • 已为您免费生成了个人网上空间
    快去查看吧~
    政策下载
    在线咨询
    电话沟通
    电话咨询
    400-115-5265
    免费下载产业扶持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