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招商网络> 正文
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关于大健康产业工作部署,持续推进大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建强泰州大健康产业核心区,特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总体要求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锚定“中国第一、世界有名”的目标定位,推动健康制造业与健康服务业融合发展,全面培育大健康产业新质生产力,构建“药、医、养、食、游、管、体”相互促进、共生共融的大健康产业体系,努力将中国医药城打造成全省“健康中国”实践样本区、全国医药健康产业发展先行地、全球知名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地。
——产业规模持续增长。加快招引建设大健康产业项目,加速培育壮大各类市场主体,实现大健康产业结构和产业规模“双升级”。到2024年底,大健康产业规模达1560亿元;到2025年底,大健康产业规模达1750亿元;到2026年底,力争大健康产业规模突破2000亿元大关。
——创新能力显著增强。提升区域科技创新能力,加快医药健康产业关键性平台建设,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人才链等加深融合,基本形成“政产学研用金”、产业上中下游、大中小企业协同创新格局。到2026年底,成为泰州大健康产业创新策源地,新增省级以上创新平台10家以上。
——未来产业合理布局。加快培育细胞和基因技术、合成生物等成长型未来产业,开发基因编辑、载体递送、干细胞治疗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创成江苏省未来产业先行集聚发展试点(合成生物)。到2026年,培育2-3个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引领型企业,新技术的应用场景达15个。
二、重点任务
(一)产业能级跃升行动
1.推进药品创新发展。壮大生物药、化学药制剂等产业优势,推动创新型疫苗、多联多价疫苗、下一代抗体药物等大品种研发上市应用,支持药品国际注册和出口,促进细胞疗法、基因药物等市场潜力大的品种快速形成产业增量。创建国家级原料药基地,一体化发展“原料药+制剂”,培育肿瘤靶向治疗药物、糖尿病、心脑血管、精神神经系统药物等新分子创新药和高端仿制药,力争产值超5亿元大品种不少于6个。(责任单位:区发展改革委、区工业和科技创新局、区商务局、区卫生健康委、区新药申报服务中心,生物医药产业园、港口产业园)
2.促进诊断试剂及医疗器械提质增效。整合体外诊断试剂产业上下游平台,重点支持免疫诊断、分子诊断、基因检测、POCT等附加值较高的二、三类体外诊断产品,引导企业与科研院所、医院、互联网销售平台深度合作,提升市场开发能力。加快高端医疗器械发展,放大大动物实验平台、东南大学医疗器械研究院、省医疗器械检验分所等资源优势,全力突破植介入、有源类医疗器械项目,把潜在优势转化为现实经济增长点。(责任单位:区工业和科技创新局、区发展改革委、区市场监管局,生物医药产业园)
3.推动中药现代化发展。进一步做大做强中药产业,提高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扩大优势产品规模,到2026年底,确保产值达40亿元。支持大化所生物医药创新研究院与药企业联手发展,推进中药创新药、中药改良型新药、古代经典名方中药复方制剂、院内制剂开发,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加强中药研究平台建设,加快攻克中药有效成分、有效单体工业化提取、分离与纯化等关键技术,推进中药向生物药、保健产品、化妆品、健康食品、宠物保健品等领域延伸,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增量。(责任单位:区工业和科技创新局、区市场监管局、区新药申报服务中心,生物医药产业园、港口产业园)
4.差异化发展食品产业。分类支持特医配方食品、健康粮油食品等产业,到2026年底,力争食品产业规模突破400亿元。特医配方食品方面,推进研发、检测、交易等服务平台建设,重点突破特定营养和电解质配方领域,打造特医食品产业集群示范基地。健康粮油食品方面,持续提升粮油企业产品附加值,加快建成米糠蜡、食品植物蛋白饮料等项目,培育壮大“调味品+保健食品+健康饮品+功能性食品”产业集群。〔责任单位:区工业和科技创新局、区发展改革委、区市场监管局,生物医药产业园、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许庄街道)、港口产业园〕
5.培育发展医疗产业。优化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提升医疗卫生水平,协助建设泰州市第六人民医院(泰州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在全区形成以非营利性医疗机构为主体、营利性机构为补充,公立和非公立医疗机构共同发展的多元办医格局。支持社会力量深入肿瘤医学、儿童医学、口腔医学等专科医疗细分服务领域,发展医学检测、疾病治疗、手术实施、康复疗养等医疗服务业,提供有影响力的特色医疗服务。依托复旦大学科学健康研究院、中国(泰州)医疗健康大数据中心,建设精准检测、精准医学、精准慢病管理等医疗中心。(责任单位:区卫生健康委、生物医药产业园)
6.推进多领域特色发展。塑造“水兵母亲城”“中国医药城”“特色田园”的旅游品牌,创新发展旅游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拓展健康跨界融合应用场景,加快形成一批融合旅游观光、农业体验、中药材养生等元素的休闲观光度假产品。加快养老产业破冰,培育引进一批品牌化、连锁化养老服务组织,引导社会资本有序进入养老服务市场;紧盯中老年人差异化需求,加快推进银发经济产业链上下延伸、左右拓展,全力争创国家银发经济产业园。发挥“省运城市”品牌效应及泰州体育公园等硬件优势,承办、培育特色品牌赛事,促进“体育+产业”深度融合,实施一批体育产业示范项目,打造体育健康产业集群发展。〔责任单位:区党工委(区委)宣传和统战部、区发展改革委、区社会事业和退役军人事务局、区卫生健康委、区农业农村局〕
(二)创新能力突破行动
7.建设一批高水平创新平台。提升北大医学部(泰州)医药健康产业创新中心运行水平,用好临床试验“绿色通道”,完成一批概念验证项目和创新型医药企业入驻,构建辐射长三角地区的临床研究重大服务平台。建设药物非临床评价中心(GLP)、药物临床试验(GCP)和生物安全三级防护(P3)实验室三大核心技术平台,增强产业承载力和核心竞争力。同时,以“泰州队列”为核心依托,以靶点发现为目标定位,以区内各类平台为关键支撑,全力建设生命科学泰州实验室。抢抓“AI+医疗”机遇,启动共建讯飞泰州医学人工智能研究院。(责任单位:区工业和科技创新局、区卫生健康委,生物医药产业园)
8.加速医药健康重大成果产出。优化科技成果孵化转化产业化机制,实施本土创新和离岸创新双向联动,谋划高铁枢纽片区CRO企业集聚区建设,引导企业与北大医学泰州创新中心、ICGEB中国区域研究中心、复旦大学泰州研究院、国科大等大院大所开展合作,高标准建设上海(泰州)离岸创新中心,谋划建设北京、意大利离岸创新中心,形成产业协同创新模式。布局面向四大慢病、早期诊断、创新药研发、健康管理等应用基础研究。(责任单位:区工业和科技创新局、生物医药产业园)
9.加快推进核心技术攻关。全力服务保障扬子江全国重点实验室建设,加快攻关克服药物体内递送屏障这个药物制剂共性重大科技问题。支持领军企业联合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组建创新联合体,协同开展基础和前沿科学研究、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系统集成创新。组织实施科技创新能力提升工程,累计实施10个以上“揭榜挂帅”、成果转化、科技支撑项目,力争在高通量检测、合成生物、细胞基因治疗等前沿技术领域,催生具有颠覆性、引领性的科学发现和技术突破。(责任单位:区工业和科技创新局、生物医药产业园)
(三)产业后劲蓄势行动
10.加快产业项目招引建设。提高招商引资层次和专业化水平,发力以商招商、平台招商、基金招商、会展招商、产业链招商,力争每年新签约大健康产业项目60个。创新思路不断完善重大项目全周期管理各项机制,提高产业项目审核审批、要素保障、问题协调落实效率,聚力推进生物基高分子材料等重大项目建设,确保每年新开工5000万元以上大健康产业项目不少于40个、新竣工不少于25个,充分释放大健康产业项目对产业发展的持续支撑。〔责任单位:区发展改革委、区商务局、区数据局、区自规分局、区生态环境局,各园区、镇(街道)〕
11.强化金融赋能产业发展。发挥大健康产业投资基金对产业发展的支撑作用,采取天使基金、股权投资、信用贷款、科技贷款等多元化投入机制,强化对社会资本投入的带动效应,重点支持早期转化和产业落地。吸引汇集风投基金,促进国有投资平台与风投基金合作。建立企业上市服务通道,加速医药健康企业挂牌上市。丰富多层次商业医疗保险体系,争取头部保险机构拓展健康保险产品和服务,与基本医疗保险形成互补,深度赋能大健康产业发展。(责任单位:区党政办公室、区工业和科技创新局)
12.打造人才聚集高地。加快“人才特区”建设,持续做好全球顶尖人才、多层次专业人才和多样化人才的引进培育工作,新增引进医药健康类国家高端人才、省双创人才36名以上。依托新型研发机构、高校院所等,加强科研资源配置,在经费保障等方面赋予更多自主权。支持南中医泰州校区和研究院建设,引导高校、职业院校面向行业产业办学,共建一批大健康类产业学院和省级产教融合型品牌专业,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责任单位:区党工委(区委)组织部、区工业和科技创新局、区社会事业和退役军人事务局,生物医药产业园〕
13.完善医药销售流通体系。开展医药流通转型升级试点,完善从研发、生产到销售的全过程服务体系,打造华为医药等一批专业仓储物流公共服务平台。加快中西药仓储、交易、配送等设施建设,构建具有集中采购和跨区域配送能力的现代化医药物流配送体系。加快医药冷链物流发展,完善医药冷链物流设施,提升医药冷链物流产业化水平。支持区内医药企业申报创新产品,推动创新产品和新批准注册药品(医用耗材)优先在省平台挂网销售。发挥“药品进口口岸+自贸试验区联动区+综合保税区+跨境电商综试区”制度型开放优势,做大医药进出口业务,打造长三角医药供应链重要节点。(责任单位:区商务局、区市场监管局、区医保分局,生物医药产业园、泰州综合保税区)
(四)企业梯队培育行动
14.发展壮大龙头企业。加大引进培育力度,支持龙头企业做优做强,跨区域实施协同创新项目、联合高校科研院所共建重点实验室和中试基地,增强辐射引领效应。鼓励有实力的健康制造业企业通过兼并重组、合资合作等方式加快开发新产品、打开更大健康市场,拓展布局医疗康养、工业旅游领域,形成上下游一体化、核心竞争力强的生命健康企业集团。〔责任单位:区发展改革委、区工业和科技创新局、区商务局,各园区、镇(街道)〕
15.大力培育中小企业。实施中小微企业成长计划,引导中小微企业以专注铸专长、以配套强产业、以创新赢市场,打通进阶式成长“快车道”,推动中小微企业向集群化和“专精特新”方向发展,增强中小微企业对产业的支撑功能。鼓励开展商业模式创新,给予大健康产业领域的中小微企业参与龙头企业订单对接、供应链协同、技术协作等方面的支持,提高产业集群分工协作水平和配套能力。〔责任单位:区工业和科技创新局、区发展改革委,各园区、镇(街道)〕
16.推动企业转型升级。完善以企业为核心的现代产业体系,推进医药科研、生产制造、物流营销等产业上下游垂直整合,打造大健康全程产业链条。围绕信息服务、检验检测、委托生产等环节,大力发展服务型制造,推动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发展。支持企业实施技术改造,新建一批装备改造、工艺改进、产品改良项目,促进大健康新技术、新产品和新业态发展。引导企业实施管理创新,加速信息化和工业化“两化融合”,支持企业开展“机器换人”“智慧工厂”“智慧车间”建设。〔责任单位:区工业和科技创新局、区发展改革委,各园区、镇(街道)〕
三、保障机制
(一)强化组织领导。落实“责任部门+重点板块”工作机制,建立全区大健康产业统筹协调机制,跟踪监督行动计划执行情况,协调解决重点难点问题,区各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抓好落实,形成上下联动的工作格局。建立大健康产业发展督导机制,定期开展规划督导和评估,动态调整规划指标、目标及重点任务,做到及时调度、及时过堂、及时复盘。
(二)完善要素保障。完善财税支持政策,优化政府投资基金使用,滚动储备申报大健康产业专项债券,全面落实税费优惠政策,放大对大健康产业发展撬动效应。建立与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相匹配的资本保障体系,加强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超长期特别国债等各类政策性经济金融工具对行业支持力度。
(三)提升政策协同。强化政策引导,鼓励已制定和拟出台的政策向大健康领域倾斜。做好与国家、省、市相关部门的衔接,加强政策研究,建立完善运行机制,形成目标一致、协作配合的政策合力。聚焦创新策源、创新产品应用等关键环节,积极争取国家有关部门支持,在监管、医疗、环保、土地利用等方面先行先试。
来源:招商网络
泰州市关于促进股权投资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
2024-10-27加快推动泰州市沿江港口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
2024-10-27泰州市离岸创新中心建设发展的实施意见
2024-10-27关于印发泰州市支持科技创新头部企业创新创优六条政策的通知
2022-05-12关于印发泰州市加快人才集聚助推产业强市六条政策的通知
2022-05-12关于印发泰州市积极应对疫情影响助力工业企业纾困解难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
2022-05-12关于印发泰州市进一步帮助服务业领域困难行业渡过难关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
2022-05-12泰州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泰州市支持科技创新头部企业创新创优六条政策的通知
2021-05-12泰州金利华净化工程有限公司
2015-10-21泰州市创新电子有限公司
2013-01-24